中文版  |  English  | 
>> 您当前的位置: 华体会(中国) >> 学院新闻 >> 正文
  • “丝绸之路”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三期举办
  • 发布时间:2010/12/03 00:00:00 新闻来源: 本站 点击量:

12月3日下午,我院“丝绸之路”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了第三期活动。本次讨论的主题是《互联网攻击中的国家责任》,由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苏金远担任报告人,博士研究生钱晓萍担任点评人。本次论坛报告人准备充分,参与者讨论积极、思维活跃。

报告分为五个部分:1、理论背景介绍,包括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人类共同继承财产(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和平目的(peaceful purposes)的含义与关系;2、案例分析,2007年爱沙尼亚遭互联网攻击的前因后果;3、在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的框架下,界定何种互联网攻击可被认为是国家行为,以及国家是否要对源自其境内的互联网攻击负国际责任;4、互联网攻击被认定是使用武力或武装攻击的情势;5、受互联网攻击时,国家可采用什么应对措施。

随后,参加沙龙的同学纷纷提问,请报告人就“互联网攻击”的概念、“可归因于国家行为”的范围、互联网攻击造成的损害与现实保障手段之间的虚实平衡、国家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理论的历史沿革等问题作进一步阐述。

在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就“互联网攻击中的国家责任”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进行探讨:1、针对间接国家责任的理论依据,博士研究生陈虹睿认为适当勤勉原则和间接侵权责任中“帮助侵权”、“代为责任”的概念对此很有帮助,点评人钱晓萍提出可引用洪堡的“国家消极义务”理论;2、硕士研究生王璐就举证责任在受攻击国、攻击者国籍国、攻击者发起攻击的所在国、服务器所在国之间的划分原则,以及国家责任在它们之间的分布进行提问;3、网络攻击作为一种跨国犯罪,国内法与国际法立法与司法的衔接问题;等。

最后,点评人就本次讨论进行总结,认为本次讨论的主题在国内外学界尚属崭新领域,肯定了报告主题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并对其所述问题提供若干建议。

(文字:钱晓萍)

编者注:“丝绸之路”研究生学术沙龙是我院研究生自发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定于每周五下午4.00-6.00在华体会(中国)国际法图书馆进行。每单周为专题报告,由指定报告人就其研究课题进行汇报,分为报告人发言、点评人点评、参与者提问、自由讨论、点评人总结等环节;每双周为自由讨论,由指定主持人负责选择热门时事话题,提供讨论主线,主持讨论进程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