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 您当前的位置: 华体会(中国) >> 学院新闻 >> 正文
  • 《法制日报》:单文华等海归法律人讲述“我与30年”
  • 发布时间:2009/01/04 00:00:00 新闻来源: 本站 点击量:

题记:因为改革开放,一批批的法律学者才有机会走出国门;还是因为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祖国吸引着他们归国报效。他们是这段非凡历史的受益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如今他们活跃在法学界的各个领域,施展抱负,各有建树。请听他们讲述海归法律人的“我与30年”。


(《法制日报》 2008-12-14 “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特刊”)


  改革开放为我们敲开一扇门


  □单文华(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中国)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法学博士,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华体会(中国)教授)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制与法学的发展,特别是自己十多年的留学与回国创业经历,感慨良多。我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可以算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和最大受益者之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时代的法制建设,也就没有我最初所接受的法学教育;没有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也就没有我所从事的国际经济法的研究、教学与实践;没有改革开放更不会有海外留学,也就没有我海外学习和工作,“师夷长技”以反哺祖国的机会。当代法学留学学者群体对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与中国法学在世界的崛起负有特殊的责任与使命。我至今仍然记得全英中国法学会2001年在剑桥成立时,我驻英大使馆马朝旭公参代表马振岗大使对留英法学学子的深切寄语,大家要做好今天的“桃李芬芳”,将来才有可能做好“国家的栋梁”。


  通过思想解放走向世界


  □朱文奇(中国人民大学华体会(中国)国际法教授,至今仍是惟一一位担任过前南斯拉夫法庭检察官的中国人)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亲历、体验和见证我国国际法发展的三十年。从恢复高考制度考上国际法研究生,到国外留学、回国后在我国外交部工作、又去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任检察官、以后又再次回国到高校任教,这中间的每一步,都和国际法联系在一起,都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进步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思想解放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法。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法在促进和维系西方国家相互之间关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无可讳言,它也曾经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地区、国家与民族进行掠夺和欺凌的工具。但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国际法已不再只是一面倒地为西方强权服务的领域。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地参与制订新的世界游戏规则。中国已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翻天地覆的变化


  □林晓云(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顾问,纽约本杰明卡多索华体会(中国)法学博士)


  1981年我离开北京去美国麻省留学,2004年回国工作到现在,目睹了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几十年前中国人就喜欢用“翻天地覆”、“日新月异”来形容变化的巨大和迅速,但真正当之无愧的是这30年。中国的深刻变化不仅表现在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上,更表现在社会的开放与制度的建设方面。


  作为一个律师,我常常陪外国人与中国政府部门打交道,发现现在的公务员素质与能力都远远高于几十年前的政府官员,我经常会因此为中国感到骄傲。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作为律师我也感受到,政府部门的权力太大,官员权力寻租的空间太大,太缺乏外部制衡的机制。规则不明确,灰色地带太多,使许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去以身试法。


  另一个是我深感中国媒体现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真正在成为一种监督力量。但问题的另一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似乎并没有跟上。


  律师业是春江水暖的先觉者


  □张昕(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博士,曾任职于英国年利达律师事务所)


  律师行业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江春水中的先知先觉者。准确地说,我国的律师业务(尤其是涉外律师业务领域)正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而且是在我国与世界逐步接轨的过程中飞速成长起来的。从我个人的执业经历来看,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感受:首先,随着外商投资、并购及跨境融资业务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需要中国律师提供非诉服务的领域,而中国律师不仅为外国投资者或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领域的法律服务,正是法律服务市场扩大的体现;其次,传统的诉讼业务仍然是大部分中国律师的基本业务,但专业化分工开始突出,以前那种不管什么案子都可以包打天下的粗放式服务模式,已经让位于专业型、专家型的诉讼服务模式了;再次,在所谓的“高端业务市场”(主要指各类收费较高或较稳定的非诉业务领域),中国律师从模仿国外律师的工作模式和产品开始着手,慢慢地成为在这些领域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在对中国法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把握上、在工作成果的质量控制方面、在服务价格的竞争力方面,都显示出可持续性的竞争力。


  中国律师开始走出国门


  □樊堃(国际商会仲裁院律师,日内瓦大学在读博士)


  虽然起步晚,然而中国律师业三十年间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随着国内硕士博士以及留洋英美的海归律师的大批涌入,国内律师事务所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然而有竞争说明有市场,国内律师的待遇在逐年提高,成了高薪收入群体。在外国律所工作的中国律师也逐渐挺起腰杆来要求“国际化待遇”……


  另一方面中国律师也开始走出国门,从英美到欧洲大陆,到处都可见中国律师的踪影。就自己的经历来说,从北京到新加坡,从新加坡到纽约,从纽约到日内瓦,又从日内瓦到巴黎,这几年在海外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律师这一职业的飞速发展。当年在国内读法律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后能有机会来巴黎工作,如今律师真的是国际化了。


  促进两岸和平共赢


  □郭大维(伦敦大学法学博士、现任职于台湾辅仁大学财经法律学系)


  作为一名台湾法律学者,我非常关注内地的法治发展。就法律的层面来看,在改革开放这段期间无论是法制建设、法学教育或法学研究均有长足的进步。


  此外,去年笔者有幸透过两岸学术交流的机会带领本校学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学术访问,除有感于中国改革开放对两岸交流增进双方彼此了解之贡献外,中国的改革开放亦促使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稳定发展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产生一些问题。就像早期的台湾,经济起飞带动人民生活富裕,却也存在许多社会问题(例如贫富不均、环境污染等)。这是值得省思的地方。也许这是人类发展必经的过程,但及早发现并对症下药会比事后治疗付出较少的代价。